热点专题
首页
> 党务公开专题 > 热点专题
【威海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干字当头 奋勇争先

发布日期:2017-07-31字号:[ ]

       干字当头 奋勇争先

      ——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报道之一

       ◎记者 王玲

       编者按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是我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全省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大会明确提出今后五年全省工作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和战略任务。威海市把学习贯彻省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以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为目标,努力创造更多创新性、突破性、引领性的工作成果,为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创造经验、贡献力量。自7月17日起,威海日报推出深入学习贯彻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系列报道,全面展示威海市贯彻落实举措,总结经验,展现成效,激励发展。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需要精气神的!

       威海的发展,得益于“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气概,更离不开“争当排头兵”的拼搏实干。

       地级威海市成立以来,特别是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以来,威海市高擎“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旗帜,以迎难而上、敢为人先的闯劲,以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韧劲,开创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踏上了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新征程。

       ——始终保持争高攀先的劲头,在全省、全国格局中考量自身发展,与强的比、向高处攀,把省委的决策部署转化为生动实践。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快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科学发展考核中连续多年位居前列,群众满意度调查保持全省第一。

       ——始终保持敢为人先的作风,凭借“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气魄,抓住了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发展的精彩。成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试点等。

       ——始终保持为民发展的情怀,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要求,通过改革创新构筑体制机制优势,改革发展步伐走得铿锵有力。以地级市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获得中华环境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和中医药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海陆一体化建设和食品农产品“双城联创”经验在全国推广。

       威海,以引领发展的责任之心,以居安思危的自警之心,用永不停歇的闯劲、拼劲、干劲,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绽放精彩。

      强化责任 勇于担当  稳站全省第一方阵

       在威海,有许多历史性的瞬间,是载入史册的——

       2015年2月2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威海荣膺第四届全国文明城市,综合测评成绩列全国60余个新参评地级市第一名。

       2015年6月1日下午,韩国首尔,中韩自贸协定正式签署,威海被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也成为首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

       2016年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用两年时间,在全国10个省市及5个国家级新区开展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威海作为全省唯一城市入选。

       ……

       这些响当当的事实证明,威海在全省乃至全国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多项发展指标位居全省全国前列,在转方式调结构、科技创新、改革开放、改善民生、生态文明等方面积累了经验、作出了表率。

       当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央希望东部率先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把“走在前列”作为长期坚持的目标定位和根本要求。威海有责任、有能力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是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实践落脚点,是威海应有的责任担当。

       立足威海本身,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各地你争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越来越激烈。如果不坚持更高标准、更大目标、更快速度,必然会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甚至被赶超的境地。

       同时,全市人民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期盼更高,渴望建成更高水平、更加全面均衡的小康社会。

       基于对发展形势的准确把握,对威海实际的科学分析,威海市提出了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这不仅符合中央、省委的要求,还符合威海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符合人民群众的期盼。

       可以说,时代把威海再一次推到了发展的前沿阵地,责任使威海再一次坚定“走在前列”的全省站位。

       那么,威海该怎样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 答案简单而明确,发展思路按照“走在前列”来谋划。

       威海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全市工作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视察山东重要讲话、重要批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坚持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推动各项事业和全面从严治党迈上新台阶,努力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

       主要目标任务是:今后5年,提前实现“两个翻番”目标,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经济规模和质量效益大幅提升,提前实现全面小康领域、人口、区域全覆盖,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归属感、成就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城市。

       这是把历届党代会特别是威海市第十四次党代会确定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重大战略等继承下来,进一步丰富、完善、提升形成的战略纲领;这充分体现了历届市委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对区域、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政治品格。

       纵观过去,发展主要靠硬环境,比如基础设施,区位优势、政策待遇等等,这些优势正在弱化。在这种情况下,靠什么来发展,靠什么来竞争?就是要靠软环境、软实力,就是要有良好的政务环境、商务环境、生态环境、居住环境、文明环境、法制环境、诚信环境等等,就是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城市。

       打造“四宜”城市,就是立足威海实际,加快建设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之城、加快建设更富魅力的文明幸福之城、加快建设更可持续的绿色生态之城。这三个“之城”,是威海的特色,也是威海的优势。

       威海坚持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不动摇,自觉把威海工作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找定位,提升发展标杆,提升工作标准,提升精神境界,以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勇气,以改革创新、干事创业的精神,推动各项工作争创一流水平。

       全域一体 高端发展  打造新旧动能转换先导区

       在东部滨海新城,威海市委党校新校、威海市中职学校新校区两个项目已经基本完工且具备使用条件;先期启动建设的三滩、逍遥、龙山湖三个社区共157栋安置楼已封顶145栋。

       在南海新区,从打造百亿产业集群、优化经济发展结构、增强区域发展活力、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全域城市化建设五个方面发力,1至5月份,工业总产值增长29%,发展步伐不断加快……

       今年以来,东部滨海新城、南海新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双岛湾科技城、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乳山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各司其职,在“中心崛起、两轴支撑、环海发展、一体化布局”的全域格局中精准定位,不断拓宽发展空间,担负起全市发展重要增长极的重任。

       经济发展是“走在前列”的基础。实现争当全省“走在前列”排头兵的目标定位,必须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增强发展意识,注重发展成效。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擘画蓝图:实现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开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新局面。

       省党代会报告不但提出强省建设的具体目标,还给出明确路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就威海市而言,就是把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与落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实施“十三五”规划结合起来,与落实李克强总理、刘家义书记来威考察调研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相结合,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为中心,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为统领,强化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突出转型、生态、民生三个重点,搞好区域、城乡、陆海三个统筹,以重点带全面、促全局,努力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

       按照这一思路,威海市按照“全域城市化 市域一体化”和“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的战略定位,紧紧抓住发展这一“牛鼻子”,明确了实践路径和重大举措,推动全市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

       多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战略,完全符合中央、省部署要求,符合威海发展实际,也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和群众的高度认可。

       重点区域建设是这一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工作突破口。经过几年开发建设,目前各重点区域基础设施日趋完善,产业项目不断涌入,突破发展的条件已经成熟。

       当前,威海市正坚定不移地加快推进东部滨海新城、南海新区、好运角旅游度假区、双岛湾科技城、里口山城市山地公园、乳山滨海新区等重点区域建设,努力打造成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各具特色的城市功能区,带动全市实现同城化、一体化发展。

       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就要着力做强做优实体经济,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威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开展较早,过剩产能相对较少,主要任务应该放在新动能培育壮大上,通过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

       按照省里的部署要求,威海市把加快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发展的重要抓手,围绕“蓝色创新城市、医疗健康城市、高端智造城市、时尚创意城市”的定位,着力抓好五区九基地、21个重点产业、29个重大事项,扎实推进五大重点创新产业园区、区域创新中心、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等建设,实施一批“四新”、“四化”项目,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高端产业园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载体平台,当前,威海市全力打造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五大高端产业园区,以及时尚创意产业园区、医疗健康产业城等园区。到5月底,五大高端产业园区已完成投资13.5亿元,建设面积近60万平方米,引进项目30个,拥有各级创新平台54个,引进高端人才63人,碳纤维产业园一期、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一期整体打包,列入了2017年度省级重点项目。

       按照“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威海市还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域核心位置,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

       省党代会作出了“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策部署,并提出要“高水平建设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作为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威海市提出了打造“立足山东半岛、以两化融合为特色的国家区域创新中心”的目标任务,进一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步伐。

       建设国家(威海)区域创新中心,是威海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是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按照边建设、边运转、边争取上级政策的思路,不断加快平台载体和科技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大楼、工信部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大楼计划近期开工建设,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体大楼本月底封顶,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一期工程开工建设,部分项目和研发团队、管理人员已在高区创业基地大楼入驻,高区和迪尚集团获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

       深化改革 先行先试  创造领航全国的“威海经验”

       今年4月份,李克强总理来威海考察,为社区医院医联体建设、基层市场监管所“放管服”改革经验做法等点赞,让威海市上下深受鼓舞。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自上而下的战略抉择,更是塑造更多引领式发展、实现“走在前列”目标的现实路径。

       当下的威海,以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为目标,“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重大战略全面推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构筑体制机制优势,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发展新变化。

       适应发展新常态,以更高层次的经济国际化来拓展未来经济成长的战略空间,是时代赋予威海的新课题。威海市以争取和推进重大改革试点为抓手,不断加大改革试点的争取和推进力度,推出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威海经验”。

       两年前,威海市入选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随后,威海市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借力发力,中韩产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引进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中国第一个分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韩国“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引进仁川在中国首个医疗观光旅游服务机构、成为全省首批启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

       搭乘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快车,威海市在贸易便利化、特色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成果,全市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以跨境电商为例,2016年,威海海关共验放出口清单68.5万票,货值7352万美元,居全省首位。今年前6个月,威海海关共验放跨境电商清单92.2万票、货值8792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3%、270%,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跨境电商正成为促进全市外贸稳定发展的“黄金板块”。

       此外,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威海市积极承担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改革经验。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威海市还及时把握中央、省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并做好与本地区的结合文章,推动多领域改革全面开花。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是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双创”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威海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关于“放管服”改革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放管服”改革作为深化改革的“先手棋”和转变政府职能的“当头炮”,坚持“放管服”三管齐下,以权力减法、服务加法,充分释放创业创新潜能,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有力激发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5年来,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3%,市场主体增长97.6%,总量达到23.7万户,接近翻了一番。

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国地税联合开展办税、风险管理、稽查工作,“营改增”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开展“银税互动”活动。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登记注册“县域通办”模式,积极探索“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改革。

       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试点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威海港、石岛港、威海出口加工区等9个监管区12个固定查验区域均已实行“三个一”通关模式。率先试点免除外贸企业进出口集装箱海关查验配套服务费,预计年内可为企业减负1000余万元。

       此外,威海市还扎实推进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改革,全面增强群众获得感。例如,抓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推进中医支付方式改革,将符合条件的中医诊疗项目、中药品种和中药制剂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取消了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的个人自付比例;威海被确定为全国7个义务教育标准化管理实验区之一,加快打造市域义务教育高位优质均衡发展“先行区”。

       带着“走在前列”的勇气与信心,威海的发展航船已经鼓起强劲的风帆,开启充满希望的崭新征程。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